《中國工業史 有色金屬工業卷》總結發行座談會召開
來源:中國有色金屬報
時間:2023-05-21
點擊:
盛世修史創新篇 厚植文化鑄精神
《中國工業史 有色金屬工業卷》
總結發行座談會召開
5月19日,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在十三朝古都洛陽召開了《中國工業史 有色金屬工業卷》總結發行座談會?!吨袊I史》叢書由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統一組織,全書編纂內容覆蓋20多個行業,其中《中國工業史 有色金屬工業卷》由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和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聯合編纂。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黨委常委、常務副會長賈明星,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執行副會長郜志宇,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中國工業史》編纂專務夏策明,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原副會長、《中國工業史 有色金屬工業卷》編纂顧問周菊秋等40余人出席會議。會議由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科技部主任張龍主持。
《中國工業史 有色金屬工業卷》首發儀式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榮獲2018年《中國工業史》編纂工作先進單位獎杯和2020年《中國工業史》編纂工作先進單位證書
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執行副會長郜志宇講話
郜志宇代表《中國工業史》編委會對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承擔的《中國工業史 有色金屬工業卷》編纂工作表示了高度肯定,并向所有參與有色工業史編纂工作的行業老領導、各編委會委員、專家、編輯作者、工作人員和給予編纂工作支持的各有關單位表示衷心的感謝。他表示,有色金屬工業是中國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和國防科技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編史修志是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優良文化傳統,編纂中國工業史,是總結工業歷史,傳承工業文明,提振民族精神,梳理和挽救工業文化遺產的需要,也是我們建設制造業強國,培育文化感召力的需要。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生產有色金屬的國家之一,《中國工業史 有色金屬工業卷》全面、系統且詳實地記述著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的發展歷程、取得的歷史成就與創造的實踐經驗,記錄了有色金屬工業從古至今的發展歷程及時代特點,以及在黨中央的領導和支持下,我國有色金屬工業體系的建立和完善。自2015年作為向黨百年獻禮工程在國家立項以來,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承擔的有色金屬工業史編纂工作的進度始終走在前列,2018年被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授予先進單位稱號和獎杯,2020年被評為編纂工作先進單位并授予榮譽證書,2021年成為第一批向建黨100周年獻禮出版的7個行業卷之一。歷經7年如期完成的《中國工業史 有色金屬工業卷》,離不開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的大力支持和高度重視。當前,在全黨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的關鍵時刻,我們要按照“學思想、強黨性、重實踐、建新功”的總體要求,以《中國工業史 有色金屬工業卷》出版為契機,發揮行業協會的獨特優勢,結合整體編纂成果,推動工業史文化的宣傳,培育工業文化精神和以企業為創新主體、產學研高效協同深度融合的體系,堅守初心使命,傳承優良傳統,銳意創新開拓,砥礪奮進前行,堅持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強。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黨委常委、常務副會長賈明星講話
賈明星向所有參與有色金屬工業史編纂的行業老領導和同志們表示由衷的感謝。他講到,自2015年7月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承擔《中國工業史 有色金屬工業卷》編纂工作以來,始終以馬克思唯物史觀為指導,堅持“以史為據、實事求是、客觀公正、全面展示”的原則,成立了專門組織機構,動員全行業力量,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歷經7年,長達2500余天的努力,終于完成了這本記錄著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發展歷史進程的史書,這是我們堅定文化自信和厚植價值觀的鑄魂工程,也是彰顯建設世界有色金屬工業強國宏圖大志的創新工程。為了圓滿完成此項艱巨任務,我們作出了巨大努力:一是壹引其綱,萬目皆張。我們立足行業金屬品種多的實際情況,制定了統分結合的編纂大綱架構,明確了編纂重要金屬品種的范圍、各個時期的發展特征和進展,為編纂工作的順利完成打好了堅實的基礎。二是集思廣益,群策群力。我們發揮行業協會和各專業分會的優勢,精細分工,攻克了時間跨度大、金屬品種多等諸多難題,將幾代人工業人的思想精華凝集于紙上。三是肩負責任,精心打磨。我們定位精準,根據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對工業史編纂工作提出的“初稿要快、修稿要磨、成稿要慎、定稿要準”的四點要求,不斷地對稿件精雕細琢、慎而又慎。 四是去繁化簡,克服困難。我們編纂工作人員不懈努力、負重前行,在完成本職工作的基礎上,利用碎片化和節假日休息時間,多次召開修稿會、統稿會、審稿會、研討會,理解編史要領、統一文風,按時完成編纂工作。
會上,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中國工業史》編纂專務夏策明、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原副會長周菊秋、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政策研究室主任李明怡、信息統計部副主任彭勃等編纂專家和代表先后發言。行業老領導、有色工業史編纂顧問潘家柱、王遠枝兩位老專家收到協會的贈書,得知協會召開工業史總結發行座談會后,對有色工業史的編纂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對該書的出版發行和會議的召開表示熱烈祝賀!在熱烈的掌聲中,《中國工業史 有色金屬工業卷》首發儀式正式揭幕。
《中國工業史》叢書是新中國以來第一部系統、全面、詳細反映中國工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發展歷程及成就經驗,生動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和工業大國產業優勢,充分證明黨的領導是我國工業化根本保證的完整的工業史書,該叢書共21卷、約5000萬字。其中《中國工業史 有色金屬工業卷》分上、下兩冊,全書共9編、58章及大事記,233.2萬字,參編單位達150余家、編纂隊伍多至400余人,這本書系統地總結和梳理了有色金屬工業歷史,撰寫了有色金屬工業體系創建的輝煌成績,填補了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史書的空白,實現了工業前輩人的多年夙愿。
原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總經理費子文親自到協會對編纂有色工業史給與指導;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原副會長潘家柱、鈕因健、周菊秋,原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辦公廳副主任李宴武給與指導并審稿;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政策研究室主任李明怡、信息統計部副主任彭勃、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高級專家趙武壯、原副秘書長兼信息統計部主任王華俊、原副秘書長兼科技部主任張洪國等協會部門和專業協會、分會以及有關企業、院所、高校的同志參與撰稿和統稿。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科技部主任張龍講話
參會代表交流發言
全書編纂內容涉及時間跨度大、專業范圍廣、金屬品種多,參加編纂的單位有: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科學技術部、信息統計部、政策研究室、輕金屬部、重金屬部、稀有稀土金屬部。中國鎢業協會、中國有色金屬加工工業協會、中國有色金屬建設協會、中國黃金協會、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地質分會、銅業分會、鋁業分會、鉛鋅分會、錫業分會、銻業分會、鎂業分會、鈦鋯鉿分會、鈷業分會、硅業分會、金銀分會、鉬業分會、鋰業分會、鉭鈮分會、鉑族金屬分會、銦鉍鍺分會、鎵硒碲分會、再生金屬分會、中國有色金屬學會。
參加編纂的重點骨干企業有:中國鋁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有色礦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黃金集團有限公司、金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攀鋼集團釩鈦資源股份有限公司、江西銅業集團有限公司、銅陵有色金屬集團控股有限公司、中國銅業有限公司、大冶有色金屬集團控股有限公司、五礦有色金屬股份有限公司、白銀有色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陽谷祥光銅業有限公司、海亮集團有限公司、金龍精密銅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寧波金田銅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紫金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條山有色金屬集團有限公司、東營方圓有色金屬有限公司、寧波博威合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株洲冶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冶葫蘆島有色金屬集團有限公司、深圳市中金嶺南有色金屬股份有限公司、西部礦業集團有限公司、云南馳宏鋅鍺股份有限公司、河南豫光金鉛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云南錫業集團(控股)有限責任公司、廣西華錫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寶鈦集團有限公司、云南省貴金屬新材料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中色(寧夏)東方集團有限公司、錫礦山閃星銻業有限責任公司、有研稀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甘肅稀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洛陽中硅高科技有限公司、有研半導體材料有限公司、鑫達金銀開發中心有限責任公司、江西贛鋒鋰業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安泰科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從林集團有限公司、中色奧博特銅鋁業有限公司、北京中科三環高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江蘇北礦金屬循環利用科技有限公司、貴研資源(易門)有限公司、有研億金新材料有限公司、中鋁山東有限公司、湖南有色氟化學科技有限公司、云南錫業股份有限公司、云南錫業集團物流有限公司、云錫紅河資源有限責任公司、云南錫業錫材有限公司、云南錫業機械制造有限責任公司、湖南辰州礦業有限責任公司、常德辰州銻品有限責任公司、湖南黃金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云南木利銻業有限公司、桃江久通銻業有限責任公司、貴州東峰銻業股份有限公司、河池五吉有限責任公司、貴州遵鈦(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國核寶鈦鋯業股份有限公司、湖北鑫銀貴金屬股份有限公司、有研稀土(榮成)有限公司、有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樂山有研稀土新材料有限公司、河北雄安稀土功能材料創新中心有限公司、有研稀土高技術有限公司、廊坊關西磁性材料有限公司、昆明貴研催化劑有限責任公司、江蘇容匯通用鋰業股份有限公司、唐山鑫豐鋰業有限公司、新疆亞歐稀有金屬股份有限公司、寧夏中色新材料有限公司、寧夏東方鉭業股份有限公司、河鋼股份公司承鋼分公司、攀鋼集團西昌鋼釩有限公司釩制品分公司、陜西五洲礦業股份有限公司、中國有色金屬工業技術開發交流中心有限公司。
參加編纂的重點科研設計院所和高校有:中國有研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礦冶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中國恩菲工程技術有限公司、鋼鐵研究總院、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有色金屬技術經濟研究院、廣東省科學院、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長沙有色冶金設計研究院、沈陽鋁鎂設計研究院、貴陽鋁鎂設計研究院、中國瑞林工程技術有限公司、中鋁鄭州有色金屬研究院、西北稀有金屬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南稀土金屬材料研究院、包頭稀土研究院、新疆有色金屬研究所、中國地質調查局成都礦產綜合利用研究所、有色金屬礦產地質調查中心、金川鎳鈷研究設計院、攀鋼集團攀枝花鋼鐵研究院有限公司、東北大學設計研究院、北京黃金經濟研究中心、有研工程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有研工程技術研究院稀土冶金材料與應用技術研究所、有研資源環境技術研究院(北京)有限公司、廣東省科學院工業分析檢測中心;中南大學、東北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北京工業大學、昆明理工大學、武漢工程大學、華東理工大學。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提出“不忘歷史才能開創未來,善于繼承才能善于創新”,我們要以史為鑒,開創未來,發揚有色金屬行業優良傳統,自覺將學習行業史融入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教育之中,堅守初心和使命擔當,以實際行動為實現二〇三五年發展的總體目標、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