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復蘇動能趨弱關注穩增長政策
來源:中國有色金屬報
時間:2023-05-23
點擊:
4月份,國內經濟數據公布之后,工業品價格出現大幅下跌的走勢,即使前期國際定價較為強勢的大宗商品價格也明顯下跌,如銅等品種。4月份,地產成交數據在上旬就開始明顯回落,引發地產鏈品種大幅下行。在近期煤炭行業快速累庫的情況下,煤炭價格明顯下跌,引發煤化工板塊的成本坍塌行情。
4月份,PMI、物價、高頻等數據共同指向經濟走弱。經濟數據的發布對此進行了印證。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等數據均低于預期,尤其是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錄得5.6%,大幅低于預期的9.7%。4月份,工業增加值環比下降至-0.47%,為2020年2月以來的新低。
工業疲弱的主要原因在于庫存周期與產能周期均處于下行階段。工業企業財務數據顯示,2022年4月份,國內產成品存貨同比達峰后進入下行通道,企業處于去庫存階段。今年3月份的數據顯示,國內產成品存貨同比增速為9.1%,處于相對高位,意味著國內產成品庫存仍待進一步消化。在去庫存的過程中,企業生產意愿偏弱。
再看產能周期。一季度,工業產銷率已經降至2000年以來最低位,工業產能利用率已經降至2017年以來(除2020年一季度外)最低位,可見產能周期也處于下行階段。前期制造業投資集中于政策支持力度較大的中高端制造業、裝備制造業,導致相關行業出現了產能過剩的問題。整理各行業的產能利用率數據可以發現,產能過剩的行業主要是裝備制造業,包含汽車制造業、電氣機械、計算機通信等細分行業。因此,二季度處于總量政策的空窗期,庫存、產能的問題可能需要依靠行業自身的力量出清。
新一輪庫存周期預計在今年三季度開啟,屆時,經濟也有望迎來弱復蘇的拐點。其主要理由仍是周期性因素,根據我國庫銷比與庫存周期之間的經驗規律,庫銷比拐點領先“主動補庫存”約12個月。另外,3—4月份出口連續超預期,預計出口表現轉好具備較強的持續性。出口是庫存周期的領先指標,其反彈通常會引發企業加速去庫,也預示著新一輪庫存周期或將到來。
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據看,庫存周期已進入被動去庫存階段。而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工業企業產成品庫存名義增速已經連續三個季度下降,但實際增速卻依舊橫在高位,反映出降價去庫存效果不佳。實際庫存能否順利去化?盈利能否改善?目前仍是未知數。
4月份,經濟數據陸續公布,經濟數據回落時間提前,超出筆者預期。一季度出現的背離現象逐步收斂,經濟增長數據向財稅收支數據靠攏,出口金額與出口交貨值的差值也在收窄,共同指向經濟內生動能不足。政策有待發力,在價格、庫存壓力下,需求端刺激的必要性上升,耐心等待政策的變化,也耐心等待調整的結束。